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地区新闻 > 许昌 > 正文

许昌

马涧沟村脱贫记

2016-04-29 22:45:51   来源:许昌日报    点击:

干净整洁的街道

孕育希望的核桃林

  

  暮春时节,乘车穿行在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宛若置身美丽的山水画卷。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条条硬化公路纵横交错,蜿蜒盘旋伸向村民院落;一片片核桃林郁郁葱葱,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这边的草该除了,你们找几个工人赶紧弄弄。另外,明天把这该修剪的树木再修剪一下。”4月20日,在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民正在指挥村民对山上的核桃树进行管护。

  马涧沟村位于襄城县紫云镇西南部,属浅山区村,境内山水相间,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辖书院口、柳树沟、马涧沟(高家门)、李家门、蒋家门、朱家门、刘家门、卢家门等8个自然村,全村244户930人(其中常住人口653人),现有退耕还林地1088亩、耕地330亩。该村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且位于浅山区,路、水条件差,村民生产生活不方便,是2001年确定的老贫困村,有贫困户103户,2008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每当看到村民们在贫困线上挣扎,村外野草丛生、碎石遍地的荒山时,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既然村民信任我,推选我当村支部书记,那我就领着大家伙儿干个样儿看看,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李红民说。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2009年,李红民承包1000多亩荒山进行绿化,尝试栽种核桃树。他初尝甜头后,当年成立了襄城县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组成几支专业护林队进行昼夜巡护,确保造林成效,核桃苗木成活率在98%以上。与此同时,李红民还申请注册成立了“襄城县豫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的形式,将薄壳核桃园与村民进行利益联结。

  几年来,李红民带领村民种植优质核桃、桃、樱桃、梨、杏和石榴等经济林木1万多亩,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修建水泥道路5.2公里、土路6公里,栽植优质薄皮核桃17万株、其他经济林木20万余株,绿化荒山近8000亩,使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大部分果树已开始挂果,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在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村庄,青壮年劳动力多在外打工,村里常住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李红民在带领群众脱贫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他对记者说,“在我这里打工的,多数是50岁以上的。”

  马涧沟村村民郑建伟就是其中一个。“原来种地都是靠天收,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如今,我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不仅每年都拿租金,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收入比原来一下子高了好多。”郑建伟说。

  考虑到马涧沟村位于紫云书院旁边,旅游资源丰富,李红民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村民建起了农家乐。

  作为村里原来的贫困户,村民蒋小改不仅通过农家乐解决了温饱问题,去年一年还挣到了3万多元。她说:“那个时候,我和老伴儿两个人每年只收入几千块钱,真是穷怕了。我们这个地方原来也是个一穷二白的地方,农家乐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是李书记给我们村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帮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马涧沟村“两委”帮扶或协助群众建设农家乐饭店20余家;鼓励有种植、饲养技术的群众发展种植业、饲养业,目前烟叶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亩,生猪、散养鸡饲养有10余家;通过群众土地流转或加入种植合作社的模式,吸收村内103户贫困户和闲散劳动力200余人加入合作社发展林果业,同时还使用本村贫困村民100余人长期务工,出资让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众外出培训,学习技术,使群众收入由2010年的2000余元提高到2015年的9000余元,并通过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林果种植5000多亩。

  “现在,我们村的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但后续发展资金不足,产业项目预期效益还发挥不够,已成为今后发展的最大阻力。”李红民说,村“两委”也在积极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规划以后村里的发展。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实际,积极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家乐,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业对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核桃深加工业,提升核桃附加值,使更多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下一篇:禹州住建局重拳整治建筑施工工地扬尘 全力支持卫生城创建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