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传承创新重筑文化高地

2016-11-30 09:31:2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点击:

  

\

传承创新重筑文化高地

  新版《大宋·东京梦华》精彩上演⑨7本报记者陈更生摄

传承创新重筑文化高地

  作为华夏文明之根,河南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誉。图为河南博物院。⑨7本报记者王铮摄

  □本报记者张光辉王晖刘洋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时,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步入关键之年,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未来五年河南要打造“三个高地”,“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成为其中之一。这话语振奋人心,这使命无上光荣。

  16.7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一幅文化发展的壮丽蓝图徐徐展开,重筑文化高地的战鼓已然擂响。

  文化之光,照亮前方。

  顺势而为,文化沃土期待鲲鹏展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纵览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不伴随着经济硬实力的提高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向全世界输出西方价值观的美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20%左右,在世界文化市场占比更是高达43%;确立“文化立国”国策的日本、韩国,不仅借此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复兴,也使两国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文化体制改革更加深入、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迎来黄金时代、中华文化海外展魅力无不印证着我国正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行。

  文化强国谋方略,华夏祖地应先行。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再到如今“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这变化契合党中央关于强化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表达出省委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更彰显出省委立足中原、放眼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带领全省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的决心。

  而我们敢于提出“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就是因为我们对这块“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的文化热土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断言:“中原地区是最早进入文明门槛的地方,是历代重要王朝建都之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这是任何其他地方不能取代的。”

  作为华夏文明之根,河南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誉,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大运河、丝绸之路等华夏文明的核心地标,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辉煌;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最初的汉字在此成形,诸子百家思想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的标志引领着华夏文明走向和文化发展方向;发轫于此的政治文化、圣贤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等,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华人90%的姓氏在此发端……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河南有三千多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河南当然就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如今,我们开始构筑文化高地新征程,努力谋求文化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新发展,这一举措必将影响中原当代,开启中原未来。

  “中原文化的战略复兴,将影响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80多次来河南考察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如此感叹。

  传承创新,硕果累累彰显文化自觉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新时期以来,全省文化工作者深植厚重的中原文化,汲取养分、激发活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文艺精品香飘海外。

  10月18日晚,由河南豫剧院二团打造的经典豫剧《程婴救孤》在杜比剧院——美国奥斯卡颁奖礼举行地上演,该团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登上过美国百老汇和好莱坞的“双料选手”。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这是豫剧的骄傲,更是河南的骄傲!”

  仅仅过了两周,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实现了中国艺术节大奖“六连冠”和文华大奖“五连冠”,又是全国唯一!

  5年来,我省平均每年创作70部优秀剧(节)目,涵盖戏曲、舞剧、话剧、交响合唱等多个艺术门类,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出现了令全国同行眼热的“河南戏剧现象”;李佩甫摘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实现河南本土作家“茅奖”零的突破,为“文学豫军”再壮声威;中原书风、中原画派叫响全国,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名片……

  “牢记使命、把准方向、坚持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11月25日,省委书记谢伏瞻为赴京参加中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河南团代表送行,对全省文艺工作者再次发出殷切寄语。

  公共文化润泽中原。

  丰富的文化产品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通过“春满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等品牌活动走遍城乡;与此同时,全省文化场馆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基本实现,全省5万多支群众自发组成的文艺队伍活跃基层,使“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活起来”的构想变为现实。

  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安静的文化遗产也在通过活态传承变成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随着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的建成,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的实施,社会传承基地、展示馆(传习所)的建立,文化遗产逐渐融入当代社会、走进人民生活,“只欣赏不参与”的尴尬境况正在缓解,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普照城乡、惠民共享。

  文化产业茁壮成长。

  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交上了亮眼的答卷: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尽管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显著差距,但这已经创造了中原的历史。

  与此同时,投资120亿元的开封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数字马街、数字太极、戏剧数字云播平台等一批新型文化业态项目风起云涌……

  这一现象级事件引起了实景演艺创始人、“印象”“又见”系列作品总导演王潮歌的兴趣。11月20日,王潮歌的《只有》主题演艺落户郑州,掀开了她艺术生涯的新篇章。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成为《大宋·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之后,河南文化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

  中原精神深入人心。

  “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除了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也感召着一个个中原儿女用实践演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5年来,我省先后有40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均居全国第一;5个全国文明城市、14个全国提名城市,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家等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邓州“编外雷锋团”、李文祥、燕振昌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河南好人”现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细数河南英雄事,荡气回肠动千山。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代孕育出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为河南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为中原发展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支撑所在。

  砥砺前行,实现目标要靠文化自强

  构筑文化高地,河南有基础,未来有希望,但眼前“成长的烦恼”也不少:人均文化事业费长期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不抓经济不得了,不抓文化咋不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够,国内外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屈指可数,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产业优势转化能力不强,缺少高端文化策划和创意人才,传统文化传承人出现空档……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启程。破解文化难题,需要激发内力觉醒、寻找新的路径、谋求重点突破。

  ——构筑高地,贵在传承、重在创新。

  实现党代会报告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要求,只有深度挖掘我省文化资源,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利用新的手段和形式,实施传统经典诵读与礼乐复制、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体验等工程,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创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增强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把河南打造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不负国家重托。

  ——构筑高地,产业发展积蓄后劲。

  距离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项目带动是基础、内容为王是根本、融合发展是方向、科技创新是动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支招。未来5年,我们要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原创水平,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资本为纽带,促进跨行业、跨要素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形成资本市场的“河南文化板块”,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而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的融合发展急需提速。成立大河网络传媒、大象融媒体等融媒体集团,打造以传统主流媒体为龙头、融媒体集团为引领、“三微一端”为支撑的主流媒体矩阵,不仅能够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还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构筑高地,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打造一大批具有中原风骨、中原气派的精品力作,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高地隆起的重要基础。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我们不仅要深入实施中原文艺精品创作、文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艺人才培养、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等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繁荣全省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艺术领军人物,还要统筹建设集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供给方式、运营方式,创造性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互联网”计划,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新突破。

  ——构筑高地,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让“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全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风尚更加浓厚”,进一步深化“文明河南”建设,是构筑文化高地的内在要求。我们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解疑释惑、引正纠偏等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战略工程,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文化墙,让核心价值观处处有、天天见,坚持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五管齐下”,通过教育先行、实践跟进、示范引领、入法入规吸引全社会参与其中,让道德的力量滋润人心,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是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内在要求。如今,我们离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已不足5年,唯有用凤凰涅槃的决心、锐意进取的恒心和开拓创新的信心,凝神聚力、奋力前行。心怀一亿中原儿女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景,我们必将筑起傲然挺立的文化高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7年“国考”昨日开考 4.7万人竞争河南职位
下一篇:河南公布首批重特大疾病医保范围 报销不设起付线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