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地区新闻 > 南阳 > 正文

南阳

南阳淅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造就美丽家园

2018-03-28 15:18:58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核心提示:绿色对于淅川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守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水缸”的同时,淅川还要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不能停,绿色发展成了唯一出路。

\

3月23日,刚从北京返回的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便来到田间为软籽石榴松土施肥。

“这可是俺们村的‘金疙瘩’,两会多次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走生态发展的路子对张河村尤其重要。”张家祥说。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水口”的张河村,曾是有名的辣椒村,最辉煌时,带动周边发展鲜椒种植20多万亩。如今为啥改种石榴?张家祥介绍,因为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种辣椒施农药化肥会让丹江水氮磷超标。2013年村里开始发展软籽石榴种植,植的树能保持水土,开的花能观赏,结的果能卖钱,关键是不用施化肥农药。

如今,村里6000亩岗坡地流转给了一家农业公司,农户拿土地入股,在获得800元/亩地租基础上,村委会、公司和农户按1∶4∶5的比例分红,部分村民还在公司务工挣工资。“只要不下雨,见天都有活,一年能干10个月,加上地租和分红,年收入近2万块。”张河村贫困户王洪才说。石榴不仅扮靓张河村,也映红村民致富路。乡村采摘游悄然兴起,许多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绿色对于淅川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守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水缸”的同时,淅川还要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不能停,绿色发展成了唯一出路。

为染绿库区,淅川创新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加快荒山绿化步伐,筑起清水北送的绿色屏障;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推进软籽石榴、大樱桃等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紧抓丹江5A旅游景区开发机遇,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养生休闲、观光游玩等环库旅游长廊,让好风景变好“钱”景。

目前,淅川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3%,人工造林面积连续10年居河南省第一位;新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30余万亩,在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一边绘浓“生态绿”,一边转型“高耗能”。

走进淅川丰源化工公司遗址,锈迹斑驳的生产设备陈列车间,荒草丛生的院子仿佛还在追忆旧日的辉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这个年生产能力达6500吨合成氨、产值2.5亿元的化肥厂被强行关停。“关闭时确实不舍,但现在看起来是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企业负责人王运斌说,转型后企业生产高端减振器,相比过去利润更高、发展前景更好。

和丰源公司一样,淅川县先后关停数百家冶炼、化工等污染企业,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聚焦汽车零部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全县汽车零部件关联企业达到87家,年产值百亿元,成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42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9.7亿元,画出靓丽上扬线。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既让库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又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理工学院:凭创新独揽南阳IT创新大赛四项一等奖
下一篇:南阳在全省首创“政福保”保险机制 政府拿钱救“急难”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