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区域经济

“郑州圈”全国第13!任泽平发布都市圈发展潜力指数

2021-02-01 20:27:13   来源:大河网    点击: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陈玉尧)这些天,都市这个圈不断冲上话题C位。  1月31日,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2019年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陈玉尧)这些天,都市这个“圈”不断冲上话题C位。

  1月31日,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2019年都市圈发展潜力指数”研究报告,列出全国24个千万级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排在第13名。

  在这份报告中,任泽平提出“中国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已经来临!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就在前一天,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确保郑许市域铁路实现轨通”“加快推进‘1+4’郑州都市圈建设”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而再往前推,在2021年河南两会期间,“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推进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频频被提及的都市圈究竟是什么?排在第13位的郑州都市圈现状如何?与成熟都市圈相比,河南的都市圈建设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GDP占全国近54%

  现代都市圈的概念起源于1957年。彼时,北美各大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暴增、交通拥挤、配套不足、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相继出现。

  城市群的概念兴起,各大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着重跨地域经济与人口管理,通过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对人口和产业进行合理化布局,在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形成都市圈发展格局,推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要素流动,以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同时,都市圈也成了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超大规模的成熟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其核心城市伦敦和东京对整个国家的GDP贡献均超过20%,成为其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发展驱动力。

  2019年初,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并指出,到2022年,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事实上,在此之前,都市圈已在国内发展多年,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都市圈。

  任泽平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根据都市圈的经济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将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分为发达型、崛起型、起步型三类。

  上海、深莞惠、广佛肇、苏锡常、南京、杭州等6个大都市圈为发达型,北京、天津、成都、郑州、重庆等15个大都市圈为崛起型,哈尔滨、南昌、长吉等3个都市圈为起步型。

  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约54%的GDP。

  不过,不同发展程度的都市圈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不同。

  以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 长三角都市圈为例。该都市圈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安徽省的合肥、芜湖等26市,区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2.2%,却集中了全国近20%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9》,2018年长三角都市圈26市生产总值17.8万亿元,占我国经济总量的19.8%。且26个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平衡,上海以超过3万亿GDP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也有4个城市超过1万亿,7个城市超过5000亿。

  在产业格局上,上海鲜明的优势是创新能力、服务业发展水平、科技人才的汇聚; 江苏是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片区经济与块状经济实力较强;安徽则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都市圈形成了产业互补、明确分工的发展格局。

  与此相对应,崛起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尚不足;起步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

 

 

  郑州都市圈发展提速,9%的面积创造33%的GDP

  河南也有两个“圈”,一个是郑州都市圈,另一个是洛阳都市圈。自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首次提出建设沿黄河城市群以来,河南省内城市一体化建设开始萌芽,到本世纪初郑汴一体化先试先行。2016年,《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郑州大都市区(后被称为郑州都市圈)建设被提上日程,并与后续的洛阳都市圈形成“双核”驱动,叠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郑州、洛阳被打造成引领河南省发展的“双引擎”,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首先是“1+4”郑州都市圈,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中心城区,以及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

  洛阳都市圈的范围主要包括洛阳和济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和卢氏县,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郑州、洛阳“双圈”联动影响的叠合区域包括巩义、登封、沁阳、温县和博爱,辐射联动豫西北和晋东南地区。

  相对于起步不久的洛阳都市圈,此次上榜的郑州都市圈发展更为成熟。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原城市群中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不过,要成为一个好“圈”,交通良好衔接、产业错位布局、城市功能互补、服务共建共享是关键衡量指标。按照规划,郑州都市圈的定位是作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5个城市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进行错位布局,在未来城市功能方面实现更多互补。目前,河南正在努力。

  在交通方面,郑州被称为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更是让郑州从“四通”到“八达”。如今,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有效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在产业错位布局和城市功能互补方面,郑州都市圈的5个城市各有“人设担当”。

  作为核心,郑州的定位是“龙头”。五年来,郑州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0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2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5.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65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紫光、浪潮、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相继落户……人才、交通、技术、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优势,令郑州的虹吸效应显著,五年净流入人口260多万,每年20多万青年人才来郑创新创业。

  开封是“历史文化”担当,立足于“八朝古都”的历史禀赋和郑汴港核心引擎区的契机,要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圈的文化中心;新乡作为郑洛新自创区的重要板块,是“创新”担当,要把自创区新乡片区打造成为创客之乡、创业之都、创新之城;对接郑州“西美”布局的焦作,则将唱好文旅融合当作重头戏,要发挥太极、山水等世界级文旅品牌效应,助力文旅强省建设;许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具有和郑州产业互补发展的天然优势,且自身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是“智造”担当,要把郑许一体化发展作为龙头工程,致力于打造都市圈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临空产业基地。

  在服务共建共享方面,自《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发布以来,郑州与周边城市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遵照规划共绘、交通共网、生态共治、产业共链、设施共建、合作共享的“一体系五工程”,合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进程。目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及两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已优化完善,向两市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1月27日,焦作首批27项事项在郑州市政务服务一体机上上线,郑州都市圈跨城通办正式开启。

  根据2019年公布的《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达到2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9万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展望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

  洛阳都市圈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各城市间的协同作用尚没有明显发挥。不过作为其中的中心城市,洛阳“十三五”时期全面落实新发展定位,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转型发展持续深化,特色优势日益彰显,经济总量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洛阳已经具备了联动周边城市建设都市圈的基础条件。当下,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导向、1小时通勤半径为准绳、历史人文联系为纽带、一体化发展意愿为前提,洛阳都市圈内“洛济33条”“洛平30条”“洛三32条”等举措加快推进。

  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这个“圈”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基础,到2025年,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框架,基本确立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支撑体系和保障政策。第二阶段是见成效,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河南都市圈建设仍存短板,应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尽管近年来国内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部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由于整体发展程度偏弱,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仍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仍然不足。与其他地区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和副中心城市洛阳增长极的引擎作用均不突出。比如郑州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对外开放等方面与其他城市群中心城市存在明显差距,2019年郑州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上海的29%、深圳的41%、重庆的47%、武汉的68%。目前,郑州和洛阳的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郑州和洛阳都市圈仍需要大力培育。

  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然偏弱。一方面,中原城市群之间合作领域较狭窄,仅限于规划编制、交通建设等,在生态、旅游、创新、市场等领域尚缺乏合作平台,郑州、洛阳都市圈内部也存在类似问题。另一方面,郑州、洛阳都市圈与外围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不足,区域经济分化明显。安阳、焦作、濮阳、鹤壁等城市主要为传统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近年来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增速趋缓;东部和南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以平原为主,为传统农区,工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仍然不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特别是特大城市之间,围绕人才、技术、创新平台等高端创新要素竞争激烈,而河南存在人才、教育、科技、研发等创新资源薄弱的问题。以郑州市为例,郑州仅有1所211高校,全市在校研究生3万多人,而武汉市有7所211院校和2所985院校,全市在校研究生达到13.8万,郑州两院院士人数仅为合肥的1/7。

  公共资源配置水平低下,服务链与创新链衔接仍然不畅。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短板依旧突出,公共资源配置水平较低,不足以吸引和支撑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导致服务链与创新链衔接不畅,最终影响了城市整体创新发展。

  “河南要打造好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必须做好中心城市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同时要提高产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链、创业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发展。”河南社科院院长谷建全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关键还要做好不同城市间的产业和功能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而非同质化竞争,形成1+1>2的效果。

  如今,河南正朝着这一目标奋力前行。

  根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河南要着力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参与全球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形成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增强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强化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加快建设洛阳都市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协同区建设,发展壮大重要节点城市,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

  其中,今年要强化两大都市圈的引领作用。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深入推进郑新、郑焦、郑许一体化发展,推进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引导产业在都市圈节点城市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覆盖面。支持洛阳发挥制造业和科技等比较优势,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增强产业创新、交通枢纽、人文交流等副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洛济高端石化等产业带建设,促进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焦作联动发展。

 

 

  河南区域一体化建设脉络梳理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提出建设沿黄河城市群,包括沿黄河8省区,分别是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这是国内首次提出的城市群概念。

  2003年,河南省编制《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中原城市群首次被提出来,在上世纪80年代的6个城市基础上,范围再次扩大。

  2006年,河南省逐步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郑新一体化、郑许一体化的建设也逐步提上日程。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及“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将郑汴新区列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继长江中游、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规划,发展空间布局是“一核四轴四区”,“一核”就是郑州大都市区。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要求郑州“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批准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开封与郑州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019年8月,《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出炉,明确提到随着郑州辐射带动能力和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会逐步将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所辖县(市)等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加快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发展格局,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

  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

  2020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随后多部门出台新规,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2020年9月,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要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在2020年要发挥好“团战”优势。

  2020年10月,《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20-2035年)》印发,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020年12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5市一体化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郑州圈 任泽平

上一篇:郑州都市圈开启跨城通办 包括公积金、不动产、教育、收入证明等多个高频领域
下一篇:同城同策 省直和郑州提高租赁住房提取公积金额度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