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特别报道

清水北送 淅川担当

2015-07-30 11:28:35   来源:    点击:

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移民大县、生态大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淅川县的每一个头衔,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从时间跨度长达半
   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移民大县、生态大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淅川县的每一个头衔,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从时间跨度长达半世纪的艰辛移民,到为保一库清水而不懈的努力,淅川县坚实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事关调水成败的关键。

   当中线即将迎来全线通水的历史性时刻,淅川,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保水质迎通水工作目前已进入倒计时最关键时刻,全县上下将集中精力,加班加点,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一江碧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如是说。

   壮士断腕治污染 一库清水甜亿人

  虽是深秋初冬时节,渠首陶岔仍掩映在一派绿树鲜花中。清澈的江水,就在两岸秀美的风光中缓缓流动。为了这一库即将北上的清水,淅川县不仅在半个世纪里先后搬迁了近40万移民,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重拳治污,扫平一切与生态和水质保护相悖的障碍。“致富不能以污染水质为代价,我们宁可发展慢一点,甚至不发展,也一定要为南水北调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淅川县县长赵鹏的话掷地有声。

\

丹江水库

\

《丹江牧歌》 孙磊摄

 

  为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淅川县在几乎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下,对南阳泰龙纸业等350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否决可能给丹江口库区造成污染的大型建设项目40多个,累计经济损失150多亿元,县财政为此一度下滑40%。

  为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淅川县不仅在库区严控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大力建设人工湿地、发展沼气,从而极为有效地处理了农村生活污水,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传统氮肥用量,丹江水中的氨、磷指标因此逐步降低。
 
  为切实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污染,淅川县狠抓两厂(场)建设,一掷五亿多元,建设1个城区污泥处理设施、1个垃圾处理渗滤液设施、11个乡镇污水设施、13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辐射全部库区范围内的15个乡镇,有效截断流向丹江的污染源。

  为了水质,淅川还打响了取缔网箱养鱼的攻坚战,8000多名渔民“洗脚”上岸转型发展;为了水质,淅川开展了环丹江口库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县26个养殖场、133个养殖户关门停养;为了水质,淅川取缔所有的水上餐馆船,组建数千人的护水队清理垃圾……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淅川用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换来的,是一库丹江水的波绿烟碧。如今,水库水质已连续7年稳定保持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完全符合调水需要。
 

  生态建设蹚新路 满目绿色醉心田

 
  油绿的茶花树、艳丽的红枫、一望无际的竹柳、郁郁葱葱的湖桑……在淅川,在丹江库区,满眼绿色既让人心旷神怡,又为丹江一库碧波提供了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那浓浓的绿色,源于淅川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而走上的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渠首淅川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为实现既保生态又保发展的目标,淅川县找准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这一载体,并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为此,淅川县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协调银信部门降低信贷门槛、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农项目等,短短两年多时间,便吸引50多家企业进驻淅川,发展茶叶、金银花、竹子、玫瑰等高效生态农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植基因库,全省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和湖桑种植基地,20万农民端上“绿饭碗”,30多万亩荒山尽披绿装。

  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既富民强县,又成为丹江牢不可摧的生态屏障:竹柳可吸收水和污泥中的磷素、硝态氮等污染物,还能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金银花、茶树可以保持水土;湖桑根系发达,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氮磷流失。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淅川县还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进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治理,并采取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小流域进行治理和综合开发,使小流域生态状况大为改观。近两年来,该县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10个项目区73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治理,治理面积达970平方公里,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000多个,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10万吨,圆满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一期工程任务,“保”出一片天蓝、山绿、水碧。
 

  绿色发展结硕果 秀美家园跃眼帘

 
  通水在即,渠首第一村——陶岔举国瞩目。如今的陶岔,数百套仿古新居飞檐斗拱、木窗木柱、古朴典雅;房前屋后,香樟树傲然挺立;宽敞的道路十分洁净,来往的人们笑脸盈盈。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乡村,正华丽转身为古色古香的“风情小镇”。
  该县聘请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规划,突出“生态、文明、绿色、循环”理念,对陶岔村实行一户一景规划建设。新村总投资2亿多元,新建房屋326套,涵盖商贸、教育、医疗、娱乐、环保等功能。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精致合理的房屋布局,让陶岔新村成为渠首一道靓丽的风景。

\

《丹江湿地》 孙照庆摄

\

一库清水待北流

 

  为打造好渠首靓丽“名片”,淅川县还先后投资2.6亿元,高标准绿化内邓高速、调水干渠和渠首快速通道两侧及汤山、禹山,栽植广玉兰、香樟等名贵树种600余万株,绿化面积5.7万亩。投资2000多万元,对内邓高速出口、快速通道两侧400多间房屋立面予以改造,并高标准建成了高速出口游园。与此同时,对渠首沿线公益广告进行规范,安装了20多块高标准的迎通水宣传标语牌。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建筑,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使渠首面貌焕然一新。

  致力于建设美丽渠首,让淅川不仅仅是陶岔有变化:目前在淅川,城乡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出行井然有序,道路两侧叶绿花繁,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淅川县在“水质至上、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生态绿城、宜居山城、旅游新城的结果。于是,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创建如火如荼地开展,环城生态屏障已然形成;积极推行城内增绿工程,城市绿化体系特色鲜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村更绿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人更富了,一批山水相依、人景相映、村韵悠长的美丽乡村跃然而出。  

  今天,丹江口水库犹如一颗碧绿明珠,静卧于满目苍翠之中,甘甜的丹江水顺流北上,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北方、流向千家万户。

南阳晚报记者 李 萍 特约记者 张本贵 高 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从草根到心容天下的名茶复兴人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