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人杂志官方网站
滚动资讯:
首页 > 中原文化 > 正文

中原文化

李高峰:用行动为河南人正名

2015-08-10 12:00:10   来源:    点击:

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河南籍在外的务工人员,人人做好事,个个当好人,为家乡父老争光,为中原添光彩。——李高峰

 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河南籍在外的务工人员,人人做好事,个个当好人,为家乡父老争光,为中原添光彩。——李高峰

\

全国劳动模范 李高峰

  2014年10月8日,李高峰拿到了全家落户北京的户口本。3月,北京市下发通知,凡是在北京市被评为全国劳模、现在仍为农业户口且有落户意愿的外省市农民工,均可视作落户对象。由此,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流管办管理员李高峰,成为首批落户北京的3名农民工之一。一位从乡村到北京来打工的民工,怎么在北京落户的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李高峰原本在家乡扶沟县卖烤红薯,妻子开个小卖部卖日用品。两人收入虽然不高,但日子过得挺滋润。生活的轨迹因为照顾一个近门的二奶奶而发生改变。

   这个二奶奶是个孤寡老人,生活艰难。李高峰的父亲心善,便主动照顾她的生活。看到父亲年纪大了,行动也不便,李高峰让父亲歇歇,自己去伺候二奶奶。后来二奶奶得了癌症,从住院治病到去世埋葬,短短6个月,李高峰花光了家庭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怎么办?同乡劝他:到北京打工吧,那里机会多,挣钱快。于是,2001年的秋天,他带着妻子来到了北京。

    跟所有怀揣梦想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李高峰当初来北京是想多挣点钱,然而,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在北京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河南人”的身份,更让他屡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好几个本来已经谈好的 工作却因“籍贯:河南”而黄了。

\

李高峰志愿服务组织

  让他很是不解的是,当时,在北京乃至中国大部分人的眼中,“河南人”是一个不文明、不诚信、不可靠的群体,有些人甚至像防火、防盗一样提防河南人,这深深地刺痛了李高峰的心: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出了老子、吉鸿昌等诸多历史名人,现在到底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被丑化、糟践成这样了呢?

    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月,李高峰仍旧没能找到工作。有人劝他找工作时隐瞒河南人的身份,撒个小谎并无伤大雅,但他不能接受,“怎么能做这种背祖忘本的事呢?”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推着三轮卖起了烤红薯。他卖烤红薯有个与别人不同的做法:对拄拐杖的老年人少收钱,特殊情况不收钱。李高峰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河南好人多,河南人是懂得尊老爱幼的。”很快,李高峰的烤红薯摊前排起了长龙。虽然卖的多,但因为免费的更多,李高峰卖了一个多月烤红薯,还赔了钱。妻子很担心:“你把红薯白送了人,咱吃啥喝啥?”于是他俩调换了“工作岗位”:妻子在市场卖烤红薯,他在家洗红薯。

   当时,他与妻子租住在朝阳区甘露园西里,那里属于城乡结合部,附近有一条二道沟河,沿河的居民长期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河里,甚至还向河里倾倒大粪,这样一来,排水渠变成了臭水沟,一年到头臭气熏天。这让租住在附近的李高峰很看不过眼,他想,洗完红薯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这条河清理干净。随后,他买来三轮车、铁锹和从河中捞漂浮物的网兜,自己一个人天天清理河中及两岸的垃圾,然后送到1公里外的垃圾中转站。

   一天,他正在河边清理垃圾时,遇到了后来被他称为“师父”的范伯诚老先生。老先生1944年参加革命,1987年离休后一直关注二道沟河的治理。老先生问他:“小伙子,谁让你干的,是社区派你来这里清理垃圾的吗?”李高峰说:“不是,我是自愿的。”老先生很是感动,掏出自己的北京市“环境之星”证件说:“我离休后一直在做环保,已经做了十多年了,还真没遇见一个接班人,从今儿开始,咱俩一块干吧。”

  最初,对李高峰而言,“环保”还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那时起,在范老的带动下,他开始有意识地投身环保公益事业。两人经常沿着延静里中街至平房乡长达5公里的河道巡逻、清理,先后清理出上千车垃圾,还经常对周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2001年12月,在范老的推荐下,李高峰进入《北京青年报》小红帽发行公司担任报纸派送员,每个月收入能到两千多元,足以负担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经过此前自己两个月找不到工作的焦灼与无奈,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三星级员工。

  可是,为了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公益事业,2005年初,李高峰忍痛辞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而选择了做一名社区保洁员,只因为,保洁员工作 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其余时间他都可以投身到他热心的公益事业中去。虽然保洁员的月工资只有800元,可他却在日复一日的公益服务中,收获到了充实、信任 与尊敬,为河南人正了名增了光。

    到2007年,二道沟河河水慢慢变清了,往河里倒垃圾的现象也没有了。一个河南农民工清理垃圾的故事也开始在小区及其周围传播。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眼界的开阔,想做的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李高峰渐渐萌发了创建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想法。2007年4月15日,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一个由河南在京务工的保洁员、保安员、建筑工人组成的40余人的“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在朝阳无限社区成立了。 

    一粒草籽,经春华秋实后,能长成一片绿茵;一个榜样,在言传身教中,能带动一个群体。如今,“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已扩大到1200余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白领、律师、公务员、工程师、IT精英、企业老板、现役及退伍军人,还有100余位并非河南籍的热心志愿者,因为感动也加入了进来。2010年,李高峰的这支志愿者服务队,被联合国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办公室评为“公益实践示范项目”,连外国友人都开始加入他的志愿者服务队了。

   李高峰有很多绰号,最有名的是无限社区居民给他起的“社区110”。他说:“无论什么样的事,我只要接到居民电话,立刻赶到。”2002年11月的一个夜里,李高峰正在酣睡,电话响了。电话是邻居打来的,称家里来贼了,还不止一个。

    李高峰一跃而起,打开家门,就看到一个黑影急奔而去。他奋起直追,把那人摁倒在地。后面的同伙看到后,举起刀朝他砍了3刀。终因失血过多,他昏倒在血泊中。李高峰被随后赶来的居民送到医院,3处伤口共缝了20针,右手的小拇指几乎被砍断。至今,他两条胳膊上的伤痕仍清晰可见。

\

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朝阳无限社区保洁员

   从此,李高峰与小偷“杠”上了。他养成了新的作息习惯:每天凌晨2点起床,出去巡逻两三个小时。十几年间,落入他手中并被扭送到派出所的小偷就有29个。

   居民有困难找他,他帮;不找他,只要他看到了,或者听说了,他也义无反顾地去帮助。

    甘露园东北角的大杂院内,有个厕所因长期无人管理,脏得没人敢进,时值盛夏,蚊虫飞舞,臭气熏天。李高峰知道后,一勺勺清理,一趟趟搬运,臭气 熏得他睁不开眼睛,满地的蛆虫爬到了他的身上,恶心得他一次次呕吐,但他仍然坚持再坚持。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居民们感动不已,给李高峰写来表扬信并给他赠送了锦旗。锦旗上写到:“感谢时传祥式的好青年李高峰同志,你为小区做贡献,小区面貌得改变,环境因你而治理,居民因你而满意。”

  朝阳园后边的绿无限公园,是区政府拨款新建的公园,设施总是遭到破坏,李高峰知道后就与社区联防队员联系,建议他们晚上加大巡防力度,没想到联 防队员却说:“谁给钱?不给钱不干。”李高峰听后大为恼火:“社区给你们发工资让你们晚上在这里转转,你们都不干,不配当一名联防队员。”从此,李高峰义务担负起公园的巡逻任务。

   2003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朝阳区《农民日报》社门口,一位老太太癫痫病突然发作,不停地用头撞地,满脸鲜血。刚好路过的李高峰从围观的人群中挤进去,将老太太的头抱在怀中。老太太的儿女闻讯赶来,要送给他钱表示感谢,他坚持不要。问他的名字,他说:“我是河南人,你知道我是河南人就中了。”他回到家,妻子见他胸前都是血,以为他又受了伤。

    如今,李高峰仍然会接到社区居民提出的小请求:附近大杂院的厕所堵了,能过来修一下吗?家里的下水道坏了,能帮一下忙吗……他总是满口答应:“马上就到!”

   2006年9月,李高峰在甘露园西里清理垃圾时,看到一户民房里冒出滚滚黑烟,他扔下手里的家伙就冲了进去。几分钟后,他背出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自己却成了个“黑人”。刚放下老太太,他又一头扎进了火海。旁边人急得直跺脚:真是个憨子!不久,他从火里背出来了一个煤气罐。 

    10多年来,李高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首都、家乡乃至全国人民的认可,先后获得“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北京好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中国公益杰出贡献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20多个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胡锦涛、温家宝、刘淇、陆昊等诸多领导的亲切接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3次接见李高峰,勉励他继续努力,做好志愿服务。2010年1月31日,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来朝阳区调研时,听了李高峰的汇报后,高度赞扬说:“高峰啊,你不仅为河南人争了光,也为首都、为国家争了光,争得了荣誉,无愧于你‘北京好人’的称号,假如大家都能像你一样,人人做好事,个个做好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

李高峰看望老人

  从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河南农民,到一名屡创辉煌的公益之星,李高峰书写了一副别样的人生画卷。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战争年代学英雄,和平时期学雷峰,虽然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来改变周围人对河南人的不良看法,让人们对河南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范 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薛迪和他的商业帝国
下一篇:全国第九届残运会闭幕 河南代表团获17枚金牌

本期封面

  • 第一期《河南人》期刊杂志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梦中我又回到故乡。潺潺的小河,秀美的村庄,还有那棵挺拔的白杨……窗外...

  • 河南美景

    栏目推荐

    老子照片
    design by Createe Copyright@20015 河南人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2021008116号